​什么诗句可以形容第一次带来的感动

2023-03-26 18:44:56 来源:句子网 点击:

什么诗句可以形容第一次带来的感动

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第一次被震撼到的就是在上初一时,学习杜甫的《望岳》!

岱宗夫如何,齐鲁青未了。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。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
因为家乡的山大多是小山,从小在山上跑,却没有感觉到山的任何高大。直到读了这首“望岳”,再加上老师讲解得生动传神,我竞产生了身入云端,俯视苍生之感!

当时唯一能想像的只是,那山一定特别高。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,也慢慢领悟了“会当凌绝顶”这句诗的更深一层的涵意!

这首诗寥寥数语,却非常震撼人心!不管是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,还是热情赞美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,都流露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,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、敢攀顶峰、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,以及卓尔不群、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。

《望岳》

首联“岱宗夫如何,齐鲁青未了”:起句写出了泰山山脉绵延辽阔,不知其几千里的兴叹!一句“岱宗夫如何?”。问得是十分出彩传神!“夫如何”,就是“到底是什么样子呢?”“夫”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,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,是诗人新创,非常别致少见。这个“夫”字,虽无实在意义,却少它不得,所谓“传神写照,不过如此”。实可谓匠心独具

接下来“齐鲁青未了”,诗人没有从山的海拔角度上,单纯形容泰山之高,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疑问──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,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,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。泰山之南为鲁,泰山之北为齐,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,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。明代莫如忠《登东郡望岳楼》特别提出这句诗,并认为无人能继。

颔联“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”:“造化钟神秀”这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。“钟”字在这里有二层意思,一个是“钟爱,钟意”。一个是“集中”,把神奇与秀丽集中给了泰山。诗人巧用拟人手法,用一个“钟”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形象。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。

“阴阳割昏晓”,一个“割”字写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剑,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,形成昏暗,明亮不同的景观,突出泰山巍峨高大,遮天蔽日的形象!山前向日的一面为“阳”,山后背日的一面为“阴”(山南水北为“阳”,山北水南为阴),由于山高,天色的一晴一暗被分割于山的阴、阳两面,所以说“割昏晓”。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,可诗人妙笔生花,用一个“割”字,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有一种主宰的力量,这力量不是别的,是大自然赋予泰山的。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,而那种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的创作风格,也在此得到凸显。

讲到这我再啰嗦下题外话,写诗善用动词,虚词,比兴,拟人等手法,对作品的意境提升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!

巧用动词,可使诗词意象化静为动,形象立体鲜明。在写诗词时,我们要重点关注动词的应用,特别是具有“多重含义”的动词。一首诗的意象,往往是靠几个动词串活的!

颈联“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”两句,是倒装句是写诗人认真仔细仰望泰山的景像。只见山中云气层层叠叠,缠峰绕壑,云蒸霞蔚,故心胸亦为之荡漾。“决眦”二字尤为传神,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,像着了迷似的,为了看够,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,故感到眼角似有撕裂之感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活,跃然纸上。“归鸟”是指投林还巢的鸟,说明已是薄暮时分作者还未曾离去。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。

尾联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:“会当”是肯定要,必须要的意思,是加强语气的词汇。诗人并不满足看山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胜景。此联是千古绝唱!在往后的诗词创作中鲜有人能及!

这一句再次突出了泰山的雄峻奇伟,写出了泰山雄视一切的傲姿和气势,也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、敢于攀登绝顶、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。 这也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,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杰所不可缺少的志气和胆魄。 也更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。

全诗以诗题中的“望”字统摄全篇,句句写的是望岳,但通篇并无一个“望”字,它的“望”藏在对未来对社会的一种思考下!而通过全诗的描述,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,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的功夫和艺术构思的心境是精妙绝伦的,是冠古绝今的!

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,艺术价值高古。但通篇却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,丝毫不见刻意比兴赋愁怀古之痕迹。当真是若论气骨峥嵘,体势雄浑,古今之作者是难以企及的!

王之涣的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与王安石的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只缘身在最高层”!在整个意识形态上,还是没有跳出圈子外。也就是说作者本身并没能够做到跳出规则外看事物!

噫吁嚱,危乎高哉,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