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安情小说免费下载(易安情完整全集已完结大结局小说)_李清照赵明诚免费阅读笔趣阁

2025-01-17 12:37:49 来源:句子网 点击:
  晁冲之自打来到汴京之后,心境颇为烦恼,所谓烦恼之事,亦是人之常情。晁冲之本人性情豁达,既有烦忧,必定非同小可。
  事实亦是如此。晁冲之师承陈师道,其为“苏门六君子”之一,为天下读书人所敬重,晁冲之本人诗文在当今乃是有名的,名声大,自然是非就多。
  少年时的晁冲之隐居于阳翟,不过由于家族父兄的名气,彼时少年tຊ的晁冲之,依然被外人所知,甚至被家族报以复兴宗族的希望,十多年后,晁冲之离开蛰居之地,前往为天下读书人所向往的都城汴梁。
  来到汴梁的晁冲之并未被都城的繁华渐迷了双眼,他遍访名士,以诗会友,生活的倒也逍遥快活。逍遥快活没几日,前文所述的烦恼便来了——朝廷当权者的青睐。
  但凡权贵,除了富甲一方以外,无外乎有旁人不及有的“人才”,所谓人才难得,亦是说明此间之意。自然,有些权贵要笼络“人才”,也并非全是有纳入为幕僚之意,“附庸风雅”者大有人在,大致在于,有才之人尽皆入我手之得意。
  晁冲之岁才20出头,大名亦显,故而登门的权贵之家不在少数,有的许以官职,有的以金银美女笼络之。晁冲之不胜其烦,常常出门躲避,在一次的闲逛之下,晁冲之结识了比他小几岁的赵明诚。
  赵明诚虽有些放浪形骸,诗文也泛善可沉,但在金石一道,是当之无愧的大家。故而得晁冲之另眼看待。
  二人能够结为莫逆,实属不易。这其中的缘由在于,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,乃是当年王安石变法的极力推崇者,自然而然,与阻碍王安石变法的士大夫群体,结成了政治上的死仇。
  晁家与苏门的关系甚密,两家子弟常常互相奔走相约,情同手足。晁冲之又师从陈师道,此更为无可辩驳的苏门之人。
  若说晁冲之和赵挺之的关系,还远不及此,陈师道更为赵挺之的连襟。二人说到底,关系之错综复杂,可见一斑。
  但不管如何说,赵家和晁家,因王安石变法一事,又因苏轼当年在政治上摆了赵挺之一道,使得其升迁受阻,故而二人的相识相知,是顶着何种的家族压力。
  “叔用,我观之你眉宇间有所愁容,是否有心事?”赵明诚观察细微,饮酒座谈之间,亦能察言观色,这是官宦之家的子弟从小耳濡目染的本能。
  晁冲之轻喟一声,将杯中酒端起,一仰头,喝的涓滴不剩,“德甫,你有所不知。”当即,晁冲之就将自己烦闷之事尽皆告知了赵明诚。
  赵明诚听后却是哈哈一笑,“叔用,你当真是有魏晋名士的风范。当今天下的士子,哪个不想入朝为官,哪个不想依附权贵,你倒好,这个也不许,那个也不去,莫非你眼界极高,一般人还看不上?一般的官还不想做?”
  对赵明诚一连串的发问,晁冲之面色莞尔,没有回答,只是反问:“德甫,若是你,你该当如何?”
  赵明诚脸上一愣,不曾想自己的戏谑之言却得晁冲之的反问,见晁冲之表情严肃,就知他不是在开玩笑,于是放下手中酒杯,走到酒楼的窗边,看向诺大而不及边界的汴京城,转身对晁冲之道:“我生在官宦之家,旁人都觉的这是前世之福分,羡慕都羡慕不来。在我,却是架在脖颈间的枷锁。”
  晁冲之眼睛一亮,仿佛赵明诚所言,和他所想象的截然不同,于是问:“德甫,何出此言?”
  “叔用,我之癖好,你是知晓的,你觉得我是当官的材料吗?”
  这话问的让人不好回答,晁冲之若是顺着赵明诚的话说“自然不是当官的材料”,那么,这亦有轻视之嫌,弄得不好,会心生芥蒂,纵然赵明诚心胸豁达,这么说也不合待人之礼貌。而反之说赵明诚是做官的材料,这又是一句诚恳的话,因为他内心明了,赵明诚确实不适合做官,但若说出口,亦觉不妥。
  思来想去,晁冲之只笑道:“德甫兄谦逊了,你之才干,做官可,不做官亦可。”这话说的巧妙,只说赵明诚才干一流,至于是不是要做官,全看自己。
  赵明诚会心一笑,举起酒杯,“叔用,你这是两头好话都让你说尽了,来,干杯!”
  杯盏交错,琼浆下肚,晁冲之见酒楼中有歌舞管弦之音在侧,又见窗边外有汴河处的杨柳垂珠,刚刚下过雨的汴京,合着街边樱桃饆饠的甜香,让他心中生出无限的感慨,遂然在饮尽杯中酒后,口中吟道:
  少年使酒走京华,纵步曾游小小家。
  看舞霓裳羽衣曲,听歌玉树后庭花。
  门侵杨柳垂珠箔,窗对樱桃卷碧纱。
  坐客半惊随逝水,主人星散落天涯。
  诗罢,那少年恬静的心态,那客居异乡的无奈之情,尽皆在诗人面对汴京繁华的景致时,散发的淋漓极致。
  之后,晁冲之听了赵明诚的建议,进入了太学,做了一名太学生,此举可以稍稍堵住那些好“人才”的权贵对晁冲之的招揽之意。
  二人相识已然年余,相处融洽及至手足。故而赵明诚寻日里来找他,都是直接进入后堂相间。
  但这次不同,他带着李迒这位“外客”,自然要摆起规矩。于是带着李迒,守在门外,等候通禀。
  等来的不是晁冲之的仆人,而是他本人的亲自相迎。
  “哎呀,德甫兄,你这是要出哪样,早就说过,你来的话直接进入后堂寻我便是,家中并无女眷,也不用顾忌男女之防。”
  晁冲之自然看见了赵明诚身后跟着的李迒,也猜到此人是赵明诚带来的客人,于是便又冲着李迒道:“这位小郎君是?”
  “噢!你仔细看看?”赵明诚那戏谑的劲头又上来,笑着对他说。
  晁冲之听得出来,赵明诚既然这般说,那李迒肯定是他见过面的,可他无论如何也记不起来,只得摇头抱以歉意,“实在是记不得了,这位小郎君,实在是抱歉之至。”
  晁冲之态度很是诚恳,倒弄的李迒不好意思,只一个劲说,“无碍,无碍。”
  赵明诚则在一旁笑道:“哈哈,德甫,你的记性看来都放在诗文上了,我来与你说,这就是当初咱们在上元节打擂台的小哥,可还记起否?”
  “哎呀!”晁冲之一拍前额,“还真是,你看我这眼神,实在是对不住,看来也不是浮萍无根的陌生人,快请进。”
  说完,便让仆人将李迒带来的一众“土仪”都收了下去。
  三人步至厅堂,晁冲之上座,赵明诚和李迒分坐左右,等仆人上了茶水,晁冲之便吩咐仆人准备晚宴。
  “德甫,你来的正好,我最近在修自己的一本诗集,但有一些诗句如今看来有些不妥,你帮我斟酌斟酌。”
  赵明诚放下手中茶盏,忙说:“慢,慢。”
  “怎么,德甫兄不愿?”晁冲之话及出口,便觉失悔。只因此时他想到赵明诚并不擅长诗文,如今提出这般要求,亦有强人所难的嫌疑,于是愧疚之情形诸于脸上,大有歉疚之感。
  赵明诚看出了他的心思,不待他出口,便说:“叔用,你误会了。我今日来是受人之托,你之诗文,我们改日再叙。”说着,他看了一眼坐在自己对面的李迒。
  “噢!是这样,那么,”晁冲之身体倾侧于李迒的方位,“这位小郎君今日是专门来寻我的?”
  晁冲之抱以严肃的态度,并不是他不喜李迒,而是不知道李迒来找自己所谓何事,他自然是被汴京城内的大小权贵寻怕了,才会有此顾忌。但是一想李迒是赵明诚之引荐,应当不会是那些令自己不悦的龌龊事,进而在说话的语气上,才会略有和缓。
  被问及来意,李迒反而有些忸怩,因涉及李清照的终身大事,李迒亦不能不用心筹措,万一言语失当,提前弄巧成拙败坏了这一门可能的亲事不说,弄坏了自己阿姊的名声,那真真是罪大恶极。
  更何况,这是不如外人之耳的两家私事情,如今赵明诚在旁,亦不好当面直说。
  于是他思来想去,便先将话题岔开:“晁兄年长我多岁,我亦不及弱冠之年,若不嫌弃,此后可称‘兄长’?”
  这一来,晁冲之却是会心一笑,心道眼前的这位小郎君还真是推崇客气,于是点头,“这有何不可,既然是叔用的朋友,亦是我的外姓兄弟。说来,我们还是不打不相识,当初在上元节的擂台上,你可是好一番的逼迫,差点让我和叔用下不来台。”
  李迒听罢后脸色微红,“不敢不敢,兄长实在是说笑。当初我年少无知,冲撞了二位兄长,实在是惭愧之至,回家后我亦是惭愧之至,该下不来台的,应当是小弟我。”
  李迒做足了姿态,将那一晚的不愉快在轻松的境况中化为了无形。晁冲之和赵明诚自然也不会为难这位新相识的小朗君。
  “德甫,李兄此次来,是倾慕你的名气,加之上元节的遭遇,他想当面来见见你,既为赔罪,亦有仰慕之意。不知道你的住所,便辗转寻到了我,我看李兄赤子心切,没有别的坏心思,便自作主张,将其带来了府上,你不会怪我吧。”
  “哪里哪里,求之不得。”
  晁tຊ冲之又问了李迒家况,当得知其父是李格非时,晁冲之大惊,“哎呀,你父居然是文叔,这缘分,当真是妙不可言,妙不可言!”
  赵明诚不明所以,便问之情况,知晓后也是瞠目结舌。